联系我们
电话:022-27830790
手机:15822952422
邮箱:skyxinli@vip.163.com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吴家窑1号路2号
《莫扎特教育风暴》在线阅读续一
第二章 天才的诞生
60分万岁
前几年,有人邀请我到扎幌做一次题为音乐教育的演讲。演讲的主题是音乐,目的是推行我的小提琴教学法,同时对于听众们有兴趣关于教育的其他方面问题也谈了谈。记得演讲现场的听众反应热烈,尤其是那些父母,他们领着小孩来听演讲,望子成龙的心情实在令人惊讶。
我需要的正是这种现场气氛。为什么呢?因为到了后来,演讲渐渐成了我和听众之间进行的讨论会。而最有趣的,最能发生精神碰撞莫过于演讲者和听众一起讨论了。
在听众们高昂情绪的感染下,我居然在演讲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听众们中间,与他们就大家都感兴趣的一些问题作了更为深入的探讨。这样,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和听众的交流过程中,不但向大众作了有效的推广,更为难得的是收集了很多我特别需要的反馈信息。很多父母在现场讲述了自己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也推心置腹地说了各自的教育方法。这一些发言确实让我受到很多宝贵的启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个叫美智子的小女孩把自己心中的苦恼告诉了我。美智子年仅9岁,是跟着父亲来听演讲的,因为她正在学习小提琴,所以对我非常信任,她一股脑把那些深藏心中不愿对别人说的事情告诉了我。刚开始美智子显得很胆怯:"铃木老师,"她不安地说,"我要是把精力全都花费到小提琴上,会因此影响学习吗?对这个问题我感到很困惑。"我对她的问题不太明白,于是反问她:"怎么会呢?学习音乐不是生命中的一件快事吗?音乐会给你带来帮助,让你越变越聪明,哪里会影响学习呢?"
听了我的这番话,美智子有些害羞地说:"铃木老师,说起来真丢人,您的话当然没错,但是……""但是什么?"
"您知道吗,我的学习成绩一向不好。我爸爸常常为了责备我不用功。这……这说出来太丢人了。"美智子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有点知道她的意思了,就进一步深入地开导她:"美智子,你能把问题说得更详细具体一些吗?也许事情并不像你认为的那么让人尴尬,没准我还能帮助你呢。"美智子这才把她犯愁的事更详细地说出来:"每次考试我只能得赴来分,一次都没考上过拱分,我真伤心!为了这件事我想了很久,我知道自己还不笨。但是成绩为什么总是不好呢?因此我想这里的原因肯定是我在学习小提琴上花的时间太多的原因吧。"这时美智子的父亲插话说:"是啊,铃木先生,美智子的学习一直处于中等,对她将来的学习我真是有些担心呢!如果她的成绩一直是这样,只怕将来很难考进京都大学之类的名牌大学吧!"
"你们担心的原来是这个啊!"我问他们,"实际上美智子的成绩已经很好了。干嘛非得考90分呢?难道只有90分的成绩才能证明她的聪明吗?分数并不能说明一切。说句实话,我和美智子一样大的时候,最好的成绩也就是70分。""啊。您没骗我们吧?"美智子父女俩吃惊地看着我,好像不相信我的话。"是不是不信?其实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父亲甚至只要求我拿栋分就行了。"我告诉他们。"这--不会吧?铃木先生,您不是在说笑话吧?"那位父亲狐疑地问我。我没有直接回答美智子的父亲,转而对美智子说:"小妹妹,你想听我说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吗?" "好啊,这太好了。"美智子高兴地回答。我就讲了一件我小时候的故事:还是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什么人的成绩好,就是个好孩子;什么人得了最高分就是最棒的,这样,学习的惟一目的就是分数。但是在学校,我的分数老是"差强人意",总是65分、70分,最好的成绩就是有一次考了78分。这样一来,在学校里,我从来没得到老师的表扬,反而常常挨批评。
有一次发期末考成绩单的时候,老师又一次批评我:"铃木同学,你的学习怎么老是这么差劲,这次你才考了78分,这个成绩是全班的倒数第五名啊。其他同学都在进步,为什么你老是这么差劲呢?如果你再继续这样,你还能考上好一点的中学吗?"
我听了老师的批评,心里难受极了,而且又开始怀疑自己,自已是否的确很笨呢?我就这样焦躁不安地回了家。我的神情让细心的父亲觉察到不怎么正常,他过来问我:"镇一,你回来了。怎么啦,你看起来有点不开心呀,到底遇到什么事呢?"我灰溜溜地回答:"爸爸,请原谅我。" "你有什么要我原谅的呢?你得先给我讲明白啊。"父亲有点摸不着头脑。我垂头丧气地把成绩单递给爸爸,并把老师的批评告诉了他。听了这番话,父亲很平静,他对我说,"你真蠢啊,镇一,老师对你的批评不对。实际上我只要求你每科都考到60分就可以了。" "60分?60分就可以了?"我愣住了,还以为父亲在取笑我呢。
父亲说:"没错,60分就说明你及格了,及格就意味着合格。你合格了,这不就足够了吗?" "但是老师要我们都考90分,100分当然最好了。" "能考100分当然很好,但为了100分而努力却毫无必要。你可以好好想想,产品只要检验合格就可以出厂,就可以拿到市场上销售。你考了60分就说明你合格了。既然已经合格了,为了一些虚名还有什么必要浪费精力呢?"父亲耐心地解释给我听,"现在由于父母和老师的压力,孩子们老是想成为第一名,总想每次都能考100分,这是毫无意义的,镇一,你千万记住,求知是非常快乐的,决不应该沦为争名夺利的手段。如果学习的目的是考试,是分数,是为了争第一,那学习知识的快乐在什么地方呢?那只能沦为一种痛苦。
"真的吗?如果真是这样,学习不就成了件轻松的事吗"我听了父亲的话非常高兴地说。
"是这样的。学习应该是轻松而快乐的,假如学习成了苦差事,那不仅毫无趣味而且非常无奈。" 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分数对我的困扰从此抛诸脑后,我的很多时间是用在博览群书和学习课外知识上。可以这么说,我是在求知的快乐中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听了我的这席话之后,美智子脸上明显露出兴奋的神色,而她的父亲看起来如释重负,仿佛还长出了一口气。铃木老师,这么说我学小提琴是正确的了?"美智子问。"当然了。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你得到其他孩子得不到的快乐,你的智力也得到有效地发展。这件事不是一举两得吗?" 我更深入地告诉美智子,"美智子,请你牢牢记住。对一个人来说,最关键的是快乐的生活,而不是分数和名次,最重要的是得到这种快乐生活的能力,你的能力并不能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当长大之后,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的。"
现在,我们的学校和家长评判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经常是看考试分数的高低。这种标准是不可靠的。实际上,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处理生活的能力才是教育的正确目的。这是孩子们最需要的--这种需要不仅是在幼小的时候,他们长大之后同样需要。
总结一下我的学生时代,很少把时间耗费在功课上,我的学习成绩一直维持在中等水平。不过其余更多的空闲时间中,我阅读了许多课外书籍,我认识到,我真正的老师是大自然,这是最有意义的东西,是我真正需要花费精力去认识和了解的,老师给你打的分数和名次都远远比不上它的乐趣和价值。[page]
艺术家和工匠的区别
我经常把这样一种观点传输给我的学生们:才能这种东西并非像人们想像的,在某种能力上特别突出,而是让人生完美的能力。有一点应该特别强调,这里所说的能力并非我们平时说的像解题能力、说话能力、绘画能力或是乐器演奏能力这些单方面的能力,我说的是一种综合能力。而判断力是这种综合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我认为,一个人的命运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正确的判断力,所以说判断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专门写一本专著来论述,我不想离题太远,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就举一个和孩子教育有关的例子吧。有个叫青山荒木的小孩,是我一个大学同学的儿子。我初次见到他时,他才刚满8岁,现在他已经18岁了。我刚见到青山时,他正非常努力地学习绘画。
那个同学告诉我,青山从小就酷爱绘画,并立志要成为伟大的画家。但是志向毕竟是志向,因为他小时候没有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所以一直到现在,他都无法进一步实现自己的理想。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孩子从小喜欢这个,他自己又很勤奋,应该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吧。但是现实并不像好心人想像的那么完美。
父亲请了一位老师,专门教青山学习绘画,但很不幸,这个老师却没有丝毫才华,他会的仅仅是一些画匠的技巧。因此,他在教学中向小青山传授的无非是用笔法、着色法这种僵硬的技法,他压根就没想过要帮助青山开阔艺术方面的视野,更有甚者,他还禁止小青山在所教的范围之外进行探索。几年之后,青山天生的艺术感觉和创造精神不但得不到任何开发,反而遭受严重的毁坏。就这样,几年中青山学会了一些僵硬呆板号称技法的东西,除此之外,他的审美能力根本没有得到培养,甚至对作品优劣的鉴赏力他都不具备。
"也就是说,青山通过几年的美术学习,完全没有掌握正确的判断力,很难想像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判断作品优劣的能力,怎么能成为一名艺术家呢?
一天青山跟着他父亲来拜访我。我知道他在学美术,就给他看我收藏的一些画作和画册。但是,小青山居然置若罔闻。"青山君,你如果想当一名画家,就必须学习这些大师的作品。"我指着毕加索、凡高的名作告诉他。小青山看着这些作品,茫然地问我:"这是名画吗?" 现在吃惊的变成我了:"当然了,毕加索是立体派大师,凡高是后印派大师,他们的作品如果不是名画,那就没有谁的作品可以称得上名画了,你对他们的作品要仔细地琢磨。" "但是这些画简直就很难看。"小青山的评判更是让我大吃一惊。但我一转念,认为青山这样的孩子可能不太能欣赏西方现代派的作品,于是又给他看日本传统名画。"那么,东山魁夷你一定很喜欢了?这是日本最伟大的画家呀!你看这些浮世绘,都是最美丽的作品。"人人都知道东山魁夷的画作属于唯美一路的,浮世绘则华丽异常,我想青山一定比较喜爱,就推荐给他看。
但是,出乎意料--对于这些传世之作他还是非常漠然,丝毫不为所动。
"铃木先生,我觉得这些画很难看。"
"青山君,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画是你喜欢的呢?"我对青山的话越来越感到吃惊,他到底喜欢谁的作品,我实在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这是我喜欢的画。"说完,青山高高兴兴地从随身的小包里掏出几张图片给我看。
看见他的那些画,我差点就要喊起来了。"青山君,你喜欢这样的画?你真的喜欢?"
原来,青山带在身边的那些画,都是品位低下的美女图,如果是普通的小女孩,倒也无可厚非,但是青山却是学过几年美术的孩子--而且是个男孩,竟然喜欢这样的画,真让人如坠五里云中。
不过,等我询问了青山的父亲,得知他学习美术的详情以及他的美术老师的情况,我就不再惊讶了,但我替他觉得惋惜。因为他受到的美术教育没有一点艺术性,可以说是在无情地摧残他的艺术感觉,产生这种结果当然不足为奇了,如果出现其他结果倒是让人惊讶。青山现在的状况怎么样呢?说起来令人扼腕叹息--虽然他才18岁,但是并没有更深入地学习美术,他放弃了学业,进了一家制作雕花石膏装饰材料的工厂,当上一名雕花学徒工。当我知道青山的现状后深感痛心。他如果在年幼时就培养出很强的艺术鉴赏能力,也许他会成为优秀的画家的。那么他的命运也将完全不同。[page]
真正的音乐家
音乐和美术是声声相通的姐妹艺术,这一点人人皆知,实际上并非如此,世上的所有事物在本质上也大都是相通的。虽然我从事的主要是音乐教育,但是,在儿童教育的其他方面,有很多类似之处。我在前面谈到过,因为没在幼儿期形成敏锐的艺术判断力,最终使青山荒木沦为工匠,而无法成为真正的艺术家。那么这种情形在我的学生中是否存在呢?我可以确定地回答,这种危险随时都存在着,所幸我并非那种误人子弟的老师。一旦发现我就会及时加以改正。谁都知道,在乐器演奏的学习中,接触到的技巧问题绘画和别的艺术门类更多。我认识的音乐教师中,就有很多人只关心对学生进行技巧训练,而往往不太重视对他们的音乐感觉加以培养,因此他们的教育,只是批量生产的单纯懂技巧的演奏者,并不是真正的音乐家。此外更重要的问题是:如果缺乏音乐素质作为根基,演奏的技巧是无法达到一定高度的。
我的学生中,最有才华的是一位名叫丰田林子的女孩,她拥有非常出色的手指机能和先天条件,似乎天生就是拉小提琴的。因此,在进行小提琴技巧训练的时候,她的进步非常惊人。年仅8岁,她就能演奏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了--稍微了解一点古典音乐的人都知道,帕格尼尼这组随想曲非常难,无论从技巧的角度还是音乐的角度,对每位小提琴演奏者都是严峻的考验。帕格尼尼自己曾这么说:"这24首随想曲是我专门为自己谱写的。"而大师自己则被誉为"小提琴魔王",这组曲目的具有多大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但是林子却可以非常轻松自如地演奏这些曲子,而且演奏水平很高。自己的学生这么有才华,我这个做老师的当然非常自豪,这对我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肯定。但林子的问题恰恰是出在她的天赋上。有一次上乐理课,我发现丰田林子没来。她怎么啦?她不会是病了吧?
上完乐理课,我到办公室的时候从琴房路过,一阵阵接近疯狂的小提琴声从琴房里传出。正是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一听就知道是林子在练琴。琴声就像潮水那样地奔流而来,速度非常快,比标准速度快出很多,听起来狂躁不安,就像狂风袭来一样颤栗。"快停下来,林子!"我马上把琴房的门推开,制止她继续这样演奏。
"哦,是铃木老师!今天我的演奏又提高了。"林子一脸得意地对我说,她还以为我肯定会表扬她呢。
"提高?不!你搞错了,现在你练琴已经误入歧途了。"我板着脸对她说:"难道演奏小提琴是赛跑吗?你拉得太快了!"
"拉得快难道不好吗?没有人能拉得像我么快啊!"林子很不服气。
我觉得为这事和她争论不是最好的办法,于是绕了一个圈子,我问她:"乐理课你为什么不上?"
林子理直气壮地回答:"乐理课有什么意思啊,一点也不像练琴这么有趣。"
我说:"你确实很有演奏天赋,这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的,这当然非常让人羡慕。不过你如果忽视乐理和音乐方面的修养,你最终只会误入歧途,离真正的艺术越来越远。"
"误入歧途?不会吧,老师,难道我演奏得不好吗?"林子依然有些不服,但也开始感到不安了。
"你以前的演奏确实很好,但是刚才却拉得太差了,说得严重一点,你拉的根本就是噪音,一点都不能算是音乐,和一台机器产生的讨厌的噪音没什么两样。"
"什么?噪音?但是我非常有激情啊。"林子差点就要喊起来了。
"有激情固然不错,但你的激情太多太失控了。知道吗?过犹不及,秩序、和谐是音乐所注重的,演奏者必须知道控制,不知道控制就根本不能算音乐。"
"但是我控制得非常好。"林子还很自信。
我严厉地说:"旁观者清,你刚才要是像我那样,也在门外听这种声音,你一定会得心脏病的。真是太难听了。" 现在林子有点相信我的话了,她开始变得不安。"铃木老师,我拉的乐曲真的很难听吗?"
"是的,你要相信我,老师是从来不会乱发评论的。"我板着脸说。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些技巧我已经全都掌握了啊。"林子一脸困惑的表情。
"技巧对于音乐来说是必要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但这并不是说音乐就只有技巧。对于一名真正的音乐家来说,仅仅只会演奏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和各种音乐之外的知识。只有这样,你演奏的音乐能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才能让听众感动。"
林子问:"那我该怎么做呢?"
"你今后一定要好好地去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必须很好地掌握乐理、音乐史这样的科目,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努力地使自己的演奏做到尽善尽美。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音乐家。"
"一定要记住,你虽然是以一名演奏家的身份进入音乐领域,但是单纯具有出色的演奏技巧并不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要成为一名音乐家,还有很多东西是你需要学习的。" 我接着耐心地对林子循循善诱。
从此,每次上乐理课的时候丰田林子都会按时来,她还主动阅读了很多音乐之外的书籍,她后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正是这个时候打下的坚实基础。[page]
伟人大多博学多才
我众多的学生中,但凡后来有很高成就的,大都有知识面宽、多才多艺的特点。而那些单纯在一个方面非常突出的学生,成年之后往往一无所成。我这样说并非毫无根据的,而是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作出的结论。在我的学生中,像丰田林子这么优秀的小孩不乏其人,但最后取得杰出成就的,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多。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很多孩子出于各种因素,并没有全面发展。正像前面所说的,丰田林子原先假如单纯把功夫花在演奏技巧上,她在两三年之后,肯定不会再有什么进步了。而实际上,当丰田林子改正了仅仅追求技巧的缺点之后,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真正的音乐之中,她因此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音乐家。丰田林子在东京国际音乐节上一鸣惊人,她凭借着出色的演奏夺得小提琴演奏一等奖。她获得的虽然是演奏大奖,但她获得的评价已经远远不只是演奏上的了。
《东京日报》有一篇评价她的文章这样写道:"小提琴的魅力在丰田林子手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她的演奏已远远超越了小提琴的范畴,在她的演奏中,我们为她非凡的音乐才华而折服,也感受到真正的音乐是什么样的。"现在有很多人,这其中甚至包括很多所谓的教育专家,他们往往很片面地只注重表面成绩,对学生内在的修养和实际能力一点也不关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重视了,有数不清的颇有天分的孩子就是无意中惨遭这种作法的戕害,想起来真是让人痛心疾首。他们在教授学生演奏乐器的时候,单纯地偏重技巧,教授学生绘画的时候,仅仅只注重技法,在教授数学、物理的时候只看重分数,这种观念和方式对孩子的戕害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我在几十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生涯中,一直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的才能,因为单一而片面的才能就等于无能。这种"某方面的天才"在生活中有不少,但这其中却鲜见有人取得出色的成就。
本正浩夫对科学很感兴趣,据说才八九岁大,他就开始"科学"研究了。这也许源于天生的兴趣吧,他从小就迷恋物理和化学,小小年纪就把牛顿的力学定律和不少物理公式背得烂熟,还经常饶有兴趣地讲解给别的孩子听,因此,小朋友们和老师、父母都交口称赞他,将他誉为"天才"。但是,本正浩夫的"天才"实际上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吗?有一次,我偶然有机会和他谈了一次,谈话的内容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本正君,听说你对科学非常热爱,真是让人高兴!"和他见面之后,我们的谈话就从他最为自豪的事开始了。"是的,铃木先生。"本正浩夫一点都不谦让地说,"从小我就对物理、化学非常热爱,将来我肯定能成为牛顿和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然后他把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怎么食不甘味地"钻研"科学的事迹告诉了我。他说除了能看懂那些深奥的科学著作之外,他还常常做一些很有意思的实验。"本正君,你能告诉我宇宙有多大吗?"我想故意考考他,试一下这位众人交口赞誉的天才究竟怎么高明。
本正浩夫回答:"嗯这个,至今为止没有明确的结论,反之肯定非常非常大。"
我继续问他:"那宇宙的外面到底是什么呢?" "宇宙外面?到现在没有发现什么。"本正浩夫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对他说:"本村君,既然至今为止还没有什么发现,那你不妨用自己的想像力去想像一下吧。" "想像力?想像?怎么能用想像这样和公理、定理毫不相关的东西来研究科学呢?"本正浩夫不置可否地反问。"是这样啊。"听了他的这句话,我知道眼前这位天才是怎么回事了,同时也觉得失望:"本正君,人最重要的难道不是想像力吗?人类要是丧失了想像力,就没法做好任何事,更谈不上有什么进步了。" "铃木先生,我认为搞科学研究,无论什么事都要从实际出发。"本正浩夫像个大科学家似的,一本正经说:"你们这些搞艺术的当然要借助想像,但这种思维方式不适合我,我的理想是做一个科学家,而不是艺术家。" "本正君,你在物理和化学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爱好吗?"
"我哪里有精力爱好其他东西,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耗费在搞科学研究上了,"本正浩夫说,"普通人呢,在空闲的时候可以爱好音乐什么的,但我就不一样了,科学研究就是我的一切。在那些毫无意义的东西上,我可不想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那上面。"我对本正浩夫这番话感到非常惊讶:"哦,你难道从来就不听音乐,也从不看什么文艺书吗?就算是科学家,也需要具有多方面的修养啊!"但是本正浩夫却很骄傲地回答:"不,铃木先生,做什么事要有所成就,只有一心一意地去做。我不是那种博而不精的人。"我到现在都还记得这次谈话,本正浩夫所谓的"专一"的确世上罕见。一心一意地专心做事当然是一种美德。这我毫不否认,但是像本正浩夫这种岁数的孩子,需要的并不是这么早就开始的"专一",他们更需要的是全面发展。这种过早开始的"专一"只能使他像井底之蛙一样,禁锢在狭窄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他将因此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这位科学天才本正浩夫在过了许多年之后,变成什么样子呢?他的成长和我预计的完全一样,本正浩夫已经20岁了,他现在呆板、冷淡,缺乏热情,他并没在物理、化学等领域里取得什么成就,听说他还在钻研那些高深的理论书籍,除此之外,他没有一点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甚至无法独立完成平常生活中的小事。由此可见,无论是谁,如果不能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没有丰富的想像力,没有丰富的爱好,都无法成为有杰出成就的伟人,更无法拥有完美、快乐的幸福生活。古往今来,历史上的许多伟人都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他虽然是以画家的杰出成就流芳百世,但他同时还是一个杰出的建筑家、科学家,而且他在绘画之外也取得非常杰出的成就。此外还有爱因斯坦,这位我们非常熟悉的伟大的科学家,他同时就是非常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
可见在实际生活中,片面的单方面才能差不多就是没用的,几乎可以算是无能。因此像本正浩夫这样的教训,我由衷地希望聪明的孩子们一定不要再去重犯了,原本可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大好时光,就因为错误的观念而白白葬送了。[page]
盲童的音乐激情
我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一直持这样的观点:能力就是生命机能。我坚定地遵循这个观点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我认为,在对环境和外部条件的适应过程中,人的生命力会爆发出让人惊讶的能力。而通过训练可以得到这种能力。每一个人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人为什么能在社会上生存,对此我深信不疑。在我们周围确实有些人似乎缺乏强大的生命力,这确实存在,但是他们并非缺乏强大的生命力,而是由于缺乏培养所以潜藏起来了。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有抑制生命力发展的因素存在;二是外部环境缺乏发展、训练生命力的条件。我认为,人的本能冲动产生了人的生命活力,也就是人的生命力,本身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得到。人们一般都认为:在生命体中,人类的婴儿比其他动物软弱,因为初生婴儿既无法站立,也无法自己独立去吃奶,人们在抚育婴儿时要给他们很多照料。因此人们得出人类婴儿软弱的观点。但是这个观点根本不对,他们不了解,看起来越是软弱的婴儿实际上拥有越是强大的生命力。
举一个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当母亲忘了喂奶的时候,婴儿会哇哇地大声哭叫,提醒母亲给自己喂奶,这正表明了婴儿正凭借强大的生命力存在于世上。这也证明,越小的婴儿拥有越强大的生命力。孩子们身上的那种天生的生命力,却在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而难以得到发挥,原本是主动地自己来改变环境,慢慢地为了生存而转变成被动的。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环境中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那些本来应该能够开发出来的能力也不断受到限制。因为这些原因,在抚养孩子的时候,尤其是在婴儿时期,对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千万不要用任何方式去抑制,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地鼓励他们,通过锻炼不断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这种锻炼并非单纯是身体上的,如果单单关注孩子的身体,他们的生命力依然会受到抑制,结果只会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在立和县的一所小学,我曾遇到一个8岁的小女孩,她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在她学习小提琴的初期,右手完全不能控制琴弓。只要稍微用点劲就无法如意地练习,琴弓常常从手里掉下来,有时还很奇怪地弹了出去。有人一定要说:这样身有残疾的孩子哪能学习小提琴呢?这种身体上的缺陷哪能改变呢?但事情并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这位小姑娘虽然身体条件不好,但父母和老师都很有信心,他们更加关心她、给她帮助。在大家的努力下,这个小姑娘很快就能演奏《小星星变奏曲》了。更让人高兴的是,她病残的身体机能通过反复的小提琴练习中,逐渐地恢复了,终于完全成为一个正常人。通过这个例子,正好证明了我的观点,孩子的生命机能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锻炼激发出来,他们身上将会出现强大的生命力,会产生出乎我们意料的奇迹。在我所教的孩子里面,田中真一是个情况很特殊的学生,他的父亲田中实一先生是一名油画家,是我的朋友。田中真一才5岁大就成了我的学生,但是他和别的学生完全不同,这个小男孩是个双目失明的盲人。
在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的父亲田中实一先生告诉我说:"真一这个孩子真可怜。一生下来眼睛得了非常严重的病,以至于随时都可能夺去生命。无奈之下只好把眼球摘除了,现在他已经成了一个盲童。因为孩子失去了宝贵的视力,我想让他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觉到光明和快乐。铃木老师,我恳切地请求您帮帮他,请您指导孩子学习小提琴。"
我怎能拒绝这样一片拳拳的父母之心,这么恳切的请求呢?我当时满口答应了这个请求,并表示要尽全力帮助真一。但是我以前根本没有指导盲童学琴的经历,对于如何指导真一,我觉得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但是看着眼前这个沉浸在一片黑暗中的孩子,我感觉到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沉重。怎么对他进行教育?怎么把快乐和光明通过琴声带给一个盲童?
我在屋子里苦苦思索这个问题,希望能想出一个效果显著的办法,那时候正是晚上,我的眼睛盯着电灯光出神地思考,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我的心里:"真一的世界不是黑暗的吗?那么我完全可以置身于黑暗中,寻找一下盲人的感觉啊。这样的话不就有点经验可以教盲人了吗?"我想到这里,马上从椅子上站起身来把电灯关上了。
屋子里顿时一片漆黑,因为还拉着窗帘,屋子里伸手不见五指。我在黑暗中像盲人那样,完全凭着触觉去摸索,找到了小提琴和琴弓,接着轻轻地拉起琴来。在拉琴的过程中,我觉得和正常的情形完全没什么两样。原来在无法看见东西的黑暗之中拉琴,和开灯的时候并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啊。突然间我意识到拉琴并不需要眼睛的视觉,完全凭借感觉就可以了。虽然我什么都无法看清,但是凭着感觉却能感觉到琴弓、琴弦、间隔之间的位置。我终于知道,训练和培养孩子的演奏能力不需要视力完全靠感觉就可以做到。隔天我很高兴地去找真一。"你可以学琴了!真一。"我激动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我相信不要依赖视力,不需要看到琴,你只要能把身体和小提琴结合得浑然一体,依靠感觉和听觉,你完全能在黑暗中学习好音乐。你千万要记住,感觉对你来说就是眼睛,感觉甚至比眼睛更重要。"
我就这样开始指导这位盲童学习小提琴。真一操起琴弓,循序渐进地开始练习。对他而言这虽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他通过一次次的艰难的练习,对小提琴和琴弓的感觉逐渐得到增强。时日流逝,终于,田中真一凭借感觉"看见"了小提琴。于是,真一开始学习小提琴。真一通过一年的艰苦练习,已经和其他普通孩子一样,学会演奏不同的曲目了。对他来说,双目失明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以克服的障碍。我问他:"真一,你现在学会拉琴了,你能'看见'琴弓吗?" "看见了。" 我听了真一的回答,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我很清楚他说的"看见了"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效果正是我努力想要达到的啊。真一是个盲童,但是通过感觉,他的潜在能力被开发出来了,他运用了属于身体能力的内心感觉,而不是凭借眼睛。实际上视力只是人的感觉能力的一部分。
如今的真一已经不再觉得双目失明是人生的悲哀。因为他已经充分地把自己旺盛的生命潜能发挥出来了。从另一个方面看,真一能依靠视力残障的身体,熟练地掌握小提琴演奏技巧,证明了他具有强健的生命力。这个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我的观点: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强健的生命力,正确的教育方法正是激发孩子生命力卓有成效的办法。[page]
小太郎的小聪明
类似这样的赞叹,我们经常能听到:
"唉啊,小岛君太聪明了!"
"明子聪明极了!"
"看,多么聪明的孩子!"
这样的赞叹声不绝于耳,我们也为那些我们称赞的孩子感到欣喜。但是这些受到父母和老师交口称赞的孩子真的像他们认为的那么聪明吗?当然,鼓励和表扬对孩子是必不可少的,激发孩子潜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恰当的表扬。但是,究竟什么才是聪明,应该表扬什么样的孩子?这可能是很多父母从来就没有搞清楚的问题。我认识的大多数父母之中,他们往往搞不清楚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智慧?这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而事实上这个问题是很值得父母和教师们耐心而仔细地去深思的。
一个婴儿呱呱坠地,降生到这个精彩的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使他感到好奇,感到新鲜,他们很自然地想去探索世界的奥秘。基于这样的动机,对世界一知半解的孩子们就会做出很多使人感慨,让人吃惊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经常是超出成人的想像的。既是这样,孩子们奇怪的行为看起来不就是聪明而充满勇气的吗?除了先天有缺陷的孩子之外,他们都具有一种让成年人羡慕的机灵,而人们觉得孩子们很聪明的重要原因正是这种机灵。
"他太聪明了,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对自己的儿子太郎,庄村志先生常常这样夸奖。对此我很能理解,天下没有不喜欢自己孩子的父母。因此庄村志这样夸奖自己的儿子就很好理解。庄村是我多年来过从甚密的好友,可以说,我是从小看着太郎长大的。庄村太郎这个孩子的确很机灵,太郎活泼好动、灵活、反应迅速,经常会有些出乎人们意料的奇思妙想,学习成绩也很好。
我有一次到庄村家拜访,对庄村太郎的"聪明"深有体会。
"太郎,听说你的学习成绩很好,不简单啊!"我亲切地拍拍小太郎的肩膀夸奖他。
"铃木先生,您应该称我庄村君,而不是太郎。"小太郎调皮地对我说。
"你哪能这么跟铃木先生讲话呢?太郎,"一旁的庄村志训斥他儿子,"这可太不懂礼貌了啊!"
"铃木先生既然称您庄村君,为什么不能这样称呼我呢?"小太郎很不服气。
"是啊,是啊,"我赶紧说,"没错,现在太郎都长大了,是个小伙子了,我是称你为庄村君了啊!"
"请多包涵,铃木君,"庄村志赶忙向我道歉,"真对不起,太郎真不懂事了。"
"这有什么啊,庄村君,他非常可爱嘛。"
"你不是想学小提琴吗?太郎,还不赶快请教铃木先生,你要是有了他的指点,你的进步会很快的。"庄村志告诉小太郎。
"是的。"小太郎一边答应着,从自己的房间里把小提琴取了出来。
虽然小太郎从来没有学过小提琴,但是听完我讲解的基本演奏技巧,很快的,他就能把一些简单的音节拉出来了。由此看来,小太郎这个孩子真的很聪明。
"太郎真聪明啊!"我在小太郎离开之后感概地对庄村志说。
"是啊!这孩子就是太顽皮了一点,"庄村志很得意,"但是他学什么确实挺快的,无论学什么,即使原来根本没见过的东西,他只要花一会儿的时间很快就能学会。"庄村太郎虽然表现得很不错,但我终归有一种感觉,他好像有些什么不太对劲的地方,但是那时候我也没法说清楚。直到有一次在朋友的聚会上,我才看出小太郎的问题。
那次聚会很热闹,聚会是在我家进行的,朋友们都带着孩子来参加。因为客人实在太多了,因此我那宽敞的家里也显得有一点拥挤。我为了使聚会增加趣味,就提议客人们都即兴来一个小节目助兴,表演什么完全不限,但是要求即兴发挥,节目内容不能是常见的、有人表演过的。当然,这种表演一般都是孩子们先来,孩子们都乐坏了,为了让自己的表演更有趣,他们费尽心机地想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办法。孩子们的表演虽然充满稚气,有的还不太完整,但因为到底都是他们自己的想法,因而就显得很有意思。很快,就该庄村太郎上场了,但是小太郎的表现却令人大失所望。小太郎来到客厅中央,但是他呆呆地站在那儿,眼睛不停地看他的父亲庄村志先生,好像是在向父亲求助。"别看我,太郎,快开始表演啊!"看着儿子这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庄村志着急地大声对他喊着。"我……我……"站在客厅中间的小太郎显得越来越尴尬了,原来他不知道表演什么,更不用说怎样去表演了。
"太郎,你是怎么搞的?"一旁的庄村志急坏了,"快,快开始啊!"
所有的客人现在全都停止了说话,大家都看着太郎。太郎原本就惊慌失措了,现在众人的目光这一"逼",他更困窘了,他的脸涨得红通通的,站在那里根本表演不出来。他突然"哇"地一声放声大哭起来。
"蠢货!你怎么这么没用!"庄村志冲着儿子的身影大骂。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见到这样的场面,我满腹狐疑地尾随着小太郎离开了房间。 小太郎在庭院里的樱花树下蹲下来,他大放悲声,哭声听起来悲伤而又绝望。我来到小太郎的身边,拍拍他的肩膀问:"你到底怎么啦?庄村君?"小太郎哭着回答:"我太伤心了,铃木先生。"
我疑惑地问他:"为什么?"
小太郎哽咽着回答:"我不知道应该表演什么。"
"你不是个机灵的孩子吗?这种表演对你来说没有一点问题啊。"
"但是根本就没有人教我……虽然,我无论学什么都很快,但是没人教我该怎么进行这样的表演,我当然就不知道该怎么表演了。"太郎低声说。
我说:"就算是没人教,你自己也能表演啊,你完全可以自己发挥啊!"
我看到小太郎迷惘的目光,顿时恍然大悟,知道原来见到他的时候,为什么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了:因为小太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他的聪明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虽然平常他看起来既聪明又活泼,但在当一件事需要自己独立去做的时候,他就无能为力了。
我们身边的小太郎实在是太多了,绝不仅仅是一两个。平常他们看起来非常聪明,但要他们表现自我的时候却完全不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即兴发挥式表演的基础是平常的学习和修养,需要具备想像力和创造力,面对这种情况,耍耍浅薄的小聪明是根本无法应付的。
也就是说,仅仅具有小聪明无法具备应付一切的能力。我一直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能力最重要,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是大聪明、真聪明,我所说的"人的智慧"正是这种有能力的大聪明和真聪明。总而言之,智慧对人的重要性用不着多说,我希望,每一个望子成龙的父母不要一味助长孩子的小聪明,而应该下功夫培养孩子的大智慧。[page]
第三章 天才的诞生
新词汇的刺激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教育孩子是一件让人头痛的麻烦事。教得太多,担心孩子疲劳过度;教得太少,又担心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有时候,虽然自己已经尽了全力,孩子却始终像块木头,就是不开窍,家长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也无计可施。所以,时常有人来问我:"铃木先生,你一定有什么秘诀可以解决这样的难题,因为你教育学生总是又轻松,效果又好。您就透露一点吧!"至于秘诀,我肯定是有的。不过,一旦我公布这个秘诀,大家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它的。那时候,我刚刚从德国留学回来,发现日本教育界有很多不如意的状况,因此总是感到忧虑,整天都在思索,希望能够找出一种更好的方法取代现在的教育,并弥补其中缺陷和不足。有一次,我偶然去一位老同学家做客。刚走到他家门口,就听见屋子里传来了同学怒气冲天的训斥声,还有用力拍打桌子的声音和孩子哭泣的声音。我清清楚楚地听见了老同学的话:"平时我都已经给你讲过这些题目,但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还是考得一塌糊涂。一次二次都是这样,我的脸都让你丢尽了,难道你就不觉得脸红吗?"听了这话, 孩子哭得越发厉害。
我知道来的时机不对,想转身回去,但又有要事在身,必须和这位老同学商谈,另外约时间肯定来不及,而且事情已经不能再拖延了,所以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按门铃。老同学开门请我进去,我看到客厅里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缩在角落里,满脸都是泪痕。
老同学看见后,尴尬地搓着双手对我说:"唉,实在不好意思,铃木君很少光临我家,好容易来一趟却看到这种情况。唉,都怪我的儿子不争气,在他身上我也没少花工夫,可他的成绩还是这么糟糕。"老同学越说火气越大,忍不住又开始训斥孩子:"你倒是给我说清楚,没有一点儿长进的原因究竟在哪呢?"小男孩带着哭腔说:"我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一到考试就忘光了,其实那些题目我平时都能做出来的。"老同学一听,更是火冒三丈:"你听听,他居然说出这种话!忘光了?平时会做的题一到考试就忘光了?既然你这么蠢,干脆不要再读书了,省得丢脸现眼!"
男孩一听害怕得大哭起来,他叫道:"我要读书!我要读书!老师说,每个家长都有让孩子读书的义务。如果你不让我继续读书,我就告诉老师。"老同学骂道:"你还敢嘴硬!你的嘴巴倒是蛮能说会道,可是,怎么一碰到学习就傻眼了呢?如果你把说话时的聪明劲儿分一点到学习上也不至于考得这么差了。"我站在一边,听到老同学训斥儿子的这几句话,顿时心中一亮,就像镜子上的灰尘突然被一盆清水洗干净了,一直冥思苦想的问题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完整地映在镜面上。我们都知道,对成年人来说,口语是最难学的,但为何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口才却很好呢?推广开来,为什么英国的孩子能流利地说英语?为什么法国的孩子能流利地说法语?我们都知道,掌握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有很大的难度,因为这些语言很复杂。当年,我到德国留学时就在语言上费了很多工夫,最后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过了德语关。
既然成年人学语言的难度也这么大,可是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能轻而易举地学会呢?到底是什么原因?我立即劝住了气冲斗牛的老同学,并让那个男孩子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他的功课还没做完。接着,我迫不及待地问老同学:"这孩子说话条理清楚,口才的确很好,他到底是跟谁学的呢?" "鬼才晓得,"老同学余怒未消地说,"他就是天生爱斗嘴,我说一句,他倒有十句,好像所有的聪明都用在这儿了,你说我能不生气嘛!" 但是,我认为事情并不像他说的那么简单,无论什么素质都不可能是天生的,口才就更没有可能了。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一些东西是我们不曾注意到的,因此我开始了专门的调查研究。我找到那位老同学的儿子,又另外找了一些学习成绩差但口才不错的孩子,仔细询问他们是跟谁学的好口才。孩子们想了很久,居然不约而同地说:"不清楚,也许是爸爸妈妈教的吧。"我马上找来了孩子们的父母,请教他们:"你们真是了不起,能够将孩子教育出如此好的口才,要知道,这可是非常难的事情。那么,你们究竟是怎么教的呢?请给我介绍一下经验!"可是,这些家长却面面相觑,互相对望了半天,一个个张着嘴巴想了很久,最后只说出了三个字--不知道。
但是,这三个字让我眼前一亮:一个广阔的新天地清晰而完整地展开了。看来,这个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简直是太好了,以至于连家长都不知道。所以说,人世间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教孩子说国语,同时,它也是最让孩子们发挥全部能力的最佳方法。因为,孩子们在本国语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能力,充分说明了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具有同样的优越能力,至少存在这个可能性。以前,我们由于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很少考虑让孩子发挥出更大的潜力,也没有正确地开发他们的能力,从而使孩子产生了学习上的困难。我们总是认为,这种困难是"固定因素"造成的,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难道我们不应该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吗?我在本国语的教育法中提出了一个更重要的"才能教育法",它是注重培养孩子能力的教育方法。本国语教育指的是教育孩子们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在教育中,孩子们不断地增加着掌握的新词汇,从而达到了刺激内在能力的目的,当他们熟练掌握了一定水平的词汇量时,潜能就可以有效地被激发出来,进而挖掘出更多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强化语言教育能够不断提高孩子的能力。另外,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个教育方法是卓有成效的。
人们在不间断地让孩子学习本国语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他们学不好而责骂,也不会有孩子因为讨厌说话半途而废,更不会有孩子由于学得好而产生优越感,或学得不好而产生自卑感,而且,人们教育起来也不需要费力,这种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教育方法难道不是最理想的?我们通过语言教育能够知道,所有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天才,但那些成就非凡的学生就是我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这也是我所发现并提出的"才能教育法"的全部秘诀。[page]
音乐教室的樱子
才能教育还有另外一个秘密,前面已经说过,人类的才能规则呈现的是递减方式,年纪越小,潜能反而越大,当孩子长到一定阶段,才能发展的空间就开始逐渐降低了。我想以自己最熟悉的音乐来阐述这个道理。美国教育家曾经得出结论,8岁是孩子练习小提琴的最好时机,但是,我通过自己的30多年教学经历发现,从8岁开始学小提琴已经太晚了,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大致完成了头脑的发育,才能发展空间已经不大了。如果在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小提琴,那么,他们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惊人的。事实证明,后来那些占据了世界各国著名交响乐团第一把交椅的孩子,比如丰田根二、小林健次、玲木秀太郎等等,都是二三岁时就跟随我学习的孩子。不过有些人持有另外一种看法,他们认为,小小的孩子头脑还没发育完全,这时就开始繁重的学习,着实非常可怜,不如等他们各方面都发育完善以后,具备了较强的承受力时再学习,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想法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可惜非常遗憾,它完全是错误的,而且大错特错。
一点不假,那些上学的孩子经常觉得疲惫不堪,父母们也觉得孩子还小,用不着对他们太严格,应该尽量保证他们睡觉、玩耍的时间,但是,不到6岁的孩子和他们的情况大不相同。这些小孩子不仅不会觉得认真学习很疲倦,反而兴趣越来越浓,因为婴幼儿和成人的大脑构造之间的区别较大,他们的精神力属于吸收型,而且力量大得让现在的研究者无法完全明白。比如,如果想让一个7岁以上的孩子准确地记住单词,必须反复数次他才能完全记住,三四岁的孩子则只需要一次就够了。这个时期的孩子最能以自然的方式接受教育,因此,这个时期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最特殊而敏感的时期。如果父母仅仅因为害怕孩子太辛苦而错过了这个可以让孩子高速成长的机会,那么当孩子更大一些时,他可能发挥出的才能已经基本上丧失了伸展的可能性,智商也不可能再提高。如果这时候让孩子努力学习,恐怕他们除了疲劳和辛苦之外,不会得到任何其他的效果。当然,早期教育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孩子刚开始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进度没有提高。但是无论如何要记住,这个时候正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要不泄气,继续坚持下去,就会有出人意料的惊喜。
樱子刚开始学习时也遇到了这种情况--她是我的女儿。 那时候,刚刚两岁半的樱子经常听我拉琴,并表现出兴趣浓厚的样子,因此我决定,让她进入学校开始小提琴的正式学习。当我做出决定以后,妻子仍然犹豫不决,她说:"樱子还小啊,是否行得通呢?"我信心十足地说: "没问题,年龄越小越好。我17岁才开始学习小提琴已经太晚了,这已经成为我的终身遗憾!我可不希望孩子们和我有同样的感觉。"樱子是所有学琴的孩子中年纪最小的,除了年纪之外,她的个子也很小,根本拿不动正常的小提琴,我只好特意为她订做了一把儿童小提琴。小小的樱子站在孩子们的队伍末尾,非常严肃认真地拉着她那把特制的小号小提琴,那样子看上去实在是可爱极了!樱子刚开始学习时进度的确很慢,仅仅是让她掌握基本的指法就费了不少工夫,而且她人小,力气也小,因此不可能要求她像其他孩子一样长时间地练习。后来学习音阶与和声时,樱子所花的时间也比其他孩子长。最后,当其他的孩子都已经开始学曲子了,樱子还在练习和声。
就这样过了大约一年,樱子还不能完全演奏《小星星变奏曲》,和她同时开始学习的孩子都已经超越了她。就连进步最慢的也能当众演奏练习曲了,除了樱子一个人始终在练习《小星星变奏曲》,似乎没有一点进步。但是,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我从来不认为这种状况有什么问题,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这个阶段是幼儿学习的必经之路。这时候,妻子开始着急了,尽管她一直没有干涉我的教学,从来不多说什么。直到有一天,她到教室接樱子回家,听到樱子还在没完没了地练习《小星星变奏曲》,她终于忍不住了,一到家就开始抱怨起来。"哎呀,我实在觉得很难为情,其他的孩子们都有不同的进步,只有樱子一个人永远在练习同一首曲子。不错,樱子非常聪明,不过,她的年纪还是太小了,不如现在让她先停一段,等她大些再开始学习,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妻子说着说着就哭起来:"而且,现在的樱子还没小提琴高呢,每天还要不断地练琴,实在是太辛苦、太可怜了!"
对于母亲疼爱女儿的想法我当然可以理解,但这种思想同时也是错误的,必须根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立刻给妻子解释: "你用不着不好意思,樱子怎么会没有丝毫进步呢?从前她压根儿就不知道小提琴是什么东西,现在不是已经会拉小提琴了吗?她不是已经学会了《小星星变奏曲》吗?难道这些不是进步吗?虽然她现在的进步很小,但总算没有停滞不前啊。中国人有句'欲速则不达'的古话,还有一个'拔苗助长'的故事,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你不要着急,如果父母急于求成,如何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所以,你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可是,樱子小小的年纪却要承受那么大的压力,我实在不忍心。"
我忍不住笑起来:"虽然你是个慈爱的母亲,但不是个好母亲。"妻子很生气,反问我:"此话怎讲?我哪一点配不上好母亲的称号?" "真正为孩子着想的妈妈才算得上是好妈妈。你自认为樱子学琴很辛苦,其实樱子才没有这种感觉呢。真正辛苦的是教室里那些8、9岁的孩子,你也看见过他们学琴的情况,常常因为练琴而哭哭啼啼。难道你没发现,樱子在教室多么快乐?另外,她喜爱小提琴的程度已经到了连睡觉时都要抱着的地步。现在正是樱子学习的最佳时机,只要持之以恒,肯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也许是吧!"妻子有点明白了,"我们的樱子练琴时从来不哭,她还常对我说演奏小提琴是件好玩的事,她学得也很轻松。""情况就是这样。总之,你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让樱子继续到音乐教室,继续学习小提琴,哪怕是让她在这种环境中玩耍也行。""好吧!"妻子终于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这件事情过去后,我一直鼓励妻子把樱子继续带到教室里来。一个月后,樱子终于完全学会了《小星星变奏曲》,开始学习另一首曲子《蝴蝶》。樱子只用了5个月就学会了它,比以前快多了。接下来学习的《变奏曲》,樱子只用了3个月。虽然后来学的曲子越来越难,但樱子的学习进度越来越快,我深刻地明了,她在掌握一首首曲子的同时,心中隐藏的音乐幼芽也开始慢慢发展、慢慢壮大了。虽然樱子现在还只能作出一些粗糙简单的演奏,还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但她的发展已经迈出了快速的步伐。曾经和樱子同时学习的孩子尽管依旧遥遥领先,但现在,他们应该能够听到樱子尽力追赶的脚步声。
在那段时间内,当一些母亲听到自己的孩子被樱子追上的消息后,总是在我和妻子面前瞪着眼睛,发出讶异的感叹:"哎呀,樱子的进步太神速了!"樱子4岁时,第一次参加了汇报会上的登台表演。她演奏的是《加袄特舞曲》,一起学习、年纪比她大的孩子演奏的则是"瓦尔第的第三乐章"。当我在台下聆听他们演奏的优美乐曲时,真的觉得十分开心。我坚信,终有一天,樱子也会拉出这样的曲子,一旁的妻子则高兴得哭起来了。樱子接下来的进步速度越来越快,当她超越以前那些比她强的孩子时,所有的人都会发出疑惑的感叹:"樱子现在的进步怎么这么快啊?"妻子看到这种情况后非常感动,也非常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她真心实意地给女儿道歉:"实在对不起,妈妈那时候差点害了你!"至此, 妻子终于完全明白了早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并成为这种教育方法的坚决拥护者,还经常向家长们宣传这种方法呢。樱子在小学二年级时开始学习莫扎特的第四乐章的练习曲目,这时的樱子已经是孩子们中的顶尖人物了。
每个学生的母亲都不断地夸奖我,她们说:"樱子实在太出色了!铃木老师,您是否有什么秘诀呢?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樱子一样出色,请您介绍一点经验吧!"
我笑着回答:"你们太过奖了,不过,我除了让她从小就开始了才能教育以外,并没有别的秘诀能够告诉你们。"的确如此,樱子取得神速进步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的起步时间非常早。如今的孩子从3岁开始进入音乐教室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但2岁零6个月就进入音乐教室在当时确实是无法想像的事情。如果将孩子能力发展的进程用一条曲线来表示,那么结果是,学习的年纪越小,开始的成绩差不多都呈现平行状态,一旦出现上升曲线,它就会呈现急速上升的状态,最好的例子就是樱子学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