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22-27830790

手机:15822952422

邮箱:skyxinli@vip.163.com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吴家窑1号路2号

子女教育

认清这些心理真相,改善我们的亲子关系

发布于:2019-08-23 10:57:09 点击:次

你还记不记得第一次去上幼儿园的时候,与爸爸妈妈分开是怎样的情景?从记事起,我们的人生就在不断的经历分离。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了解我们自己和家人,学会改善亲子关系。

 



01


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我们不能因为痛苦而拒绝分离,就像孕妇不能拒绝分娩一样。如果不懂得分离,和孩子黏在一起就会造成很多伤害。


有一个男孩,他上初中时还每天晚上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因此被同学笑话而退学。等妈妈不得不拒绝和他一起睡时,他对妈妈的依赖已严重到病态。甚至长大后出去打工,他还因为想妈妈每天都哭。


每一个惧怕亲密或惧怕距离的成年人,他们的问题大都可以回溯到与妈妈心理分离的问题上。


幼儿与妈妈的心理分离,是一生中最关键的分离。6个月以前的婴儿会认为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6个月以后开始意识到妈妈是妈妈,自己是自己。当他会走路了,开始产生好奇心,热情的探索周围世界,觉得自己非常强大,对妈妈也不再那么依恋。当他在探索中受到挫折,才明白自己的弱小,胆子开始变小,这时会比以前更依恋妈妈。


在这个阶段,如果妈妈不理会宝宝,任他自己探索,宝宝就会遭受太多打击,最终形成“我不行,而且没有人爱我”的意识。


如果妈妈太害怕宝宝受伤,什么都替他完成,就会破坏他的自主探索,并且形成“什么都会有人替我解决”“妈妈太能干,而我却什么都做不好”,等种种不良意识。


正确的做法是妈妈无条件地爱孩子,和他分享每一个新获得的技能和体验,发自内心的理解、接受他。关注并保护孩子,但又不要替他完成任务。宝宝的受挫感就会渐渐消失,自主感也会成长。这个时候宝宝知道但又不愿意承认自己还不能独立的应付环境,因为这种矛盾心理,弱小的他很容易受伤。

 



02


所以,妈妈就需要敏锐的捕捉到宝宝的情感,让他感受到,妈妈既爱自己,又理解自己的自主性。如果在宝宝3岁前妈妈一直这样尊重宝宝自主探索的需要,宝宝就会认同妈妈,并将妈妈积极的形象内化到自己的认知中。这就完成了与妈妈的心理分离,彻底的意识到“妈妈是妈妈,我是我”。


妈妈的爱让幼儿找到自己,但是只有分离才能让幼儿成为自己。接下来还有对爸爸和其他重要亲人的爱与分离,与家的分离。上述例子中的男孩就是被破坏了自主感,没有彻底完成与妈妈的心理分离,从而也很难离开家,甚至很难适应社会。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父母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这种爱的方式成长。从而决定了孩子的人格以及他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碰上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他们就会剥夺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要么是想要按照他们的意图来塑造孩子,要么就是避免麻烦什么都替孩子完成。溺爱从表面上看是父母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实际上,他们看不见孩子的真实感受,而是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孩子。




03


咨询师荣伟玲说:“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内在的父母’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现实父母和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理想童年的内化。”


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另一个“我”,这是很多人溺爱孩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溺爱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孩子的自身需要,以为自己的感受就是孩子的真实感受。


比如妈妈给女儿买冰淇淋,女儿想吃香草味的,妈妈却认为巧克力味的更好吃,偏偏就给女儿买了巧克力味的。这样会导致孩子严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从而迷失了自己。


孩子小的时候,什么事我们都可以替他完成,现在他长大了,我们无法帮他实现自我价值感,而他自己又不能独立克服困难,甚至会产生不爱写作业、不愿意上学、遇事就退缩等等一系列的恼人问题。


因此,作为家长应该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文章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