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22-27830790
手机:15822952422
邮箱:skyxinli@vip.163.com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吴家窑1号路2号
孩子爱“偷”东西,怎么办?
很多时候,有的妈妈会常常苦恼,因为总能在家里发现一些未曾见过的零食和玩具,或者是在孩子的小书包里看到各种各样并不熟悉的文具,比如卷笔刀、橡皮擦、铅笔等等等。
询问起孩子这些东西的由来,孩子也总是支支吾吾回答说:“小伙伴给的”、“学校捡来的”、“在邻居家拿的”……
面对自家的孩子总是喜欢顺手拿别人家的东西,有的妈妈会异常敏感,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属于“偷窃行为”,于是对孩子严加呵斥与责骂,甚至还会对孩子进行处罚。
而有的妈妈却一点也不在乎孩子的这一行为,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喜欢拿别人家的东西只是分不清“你我”的界限,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守规守矩了,不需要做出任何对孩子的处置。
其实,对于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这一行为,父母需要谨慎对待,要把握机会深入探究孩子拿这一东西的动机,看看孩子是因为好奇心还是想占为己用,以合理的方式耐心地教育孩子。
曾有儿童心理学研究分析,孩子爱拿别人的东西大部分是由两种心理因素引起的:
一是孩子拥有强烈的占有欲望,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充满好奇心,而且想马上获得。
二是因为孩子有一种异于大人的冒险心理,他们以为拿了别人的东西,只会自己知道,别人并不知道,这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神秘性。
其实,3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是因为还不熟悉道德规则,因此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偷窃行为,孩子的规则意识是需要时间培养的,他们需要学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在规则意识之前,孩子最需要培养的是自我意识的形成。
也就是说,在孩子3岁左右,喜欢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在慢慢树立道德规则观念之前的正常表现,与“偷窃”行为无关,这时候的他们爱拿别人的东西大部分是因为他们难以划清关于“你我”的界限。
或许也有可能因为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就被迫与人分享,大人们常常会擅作主张地将孩子最爱的玩具从孩子手里抢过递给其他小伙伴,如此一来,孩子就会越过“你的”、“我的”界限,那么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这件事情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很显然,孩子爱拿别人的东西,主要是在外界诱因的驱使下,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形成的。如果父母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长大之后可能就会演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偷窃行为。
德国研究学者曾有一项调查表明,98%的4岁孩子知道不应该偷盗,但是孩子的内心并没有把这个行为和道德联系在一起。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给孩子随意贴标签,特别是“偷东西”、“撒谎”等比较极端的标签,这些标签对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会影响孩子的个性意识和自我评价,往往会使孩子朝着“标签”所预示的方向发展。
让孩子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前提,是建立孩子的物权保护意识。
在孩子与同伴玩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强迫孩子进行分享,而是让孩子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果发现孩子爱拿别人的东西,需要保持耐心,控制自己的情绪,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鼓励孩子及时归还,主动道歉,给孩子灌输“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需要经过同意才能使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想法。
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最主要是因为好奇心和占有欲而想要获得它,如果家长能力允许,可以给孩子提供替代品,满足孩子的需求。
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满足孩子的同时要避免孩子形成「想要的都会有」的思维习惯,对于孩子的物质需求,既不能完全不予回应,也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如果孩子的需求超出了家长的许可范围,一定要跟孩子说明清楚,让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东西不是想要就能拥有的。
可能孩子在超市看到有人试吃产品,就会以为超市里的东西都能吃,当看到有人在借阅图书,就会误会图书馆的书可以随便拿……
因此,没有大人的引导,孩子只会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去理解。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新闻、动画片、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孩子分辨清楚所谓的偷窃行为,加强孩子的行为观念。
孩子爱拿别人东西固然不好,但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作为大人的我们要以孩子的世界来衡量孩子的行为,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孩子需要的是被爱怀抱,而不是被迫分享。
孩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有成长的空间和改变的潜力,我们关键要做的,就是以耐心和用心,走进孩子的小小世界。
(文章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