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22-27830790
手机:15822952422
邮箱:skyxinli@vip.163.com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吴家窑1号路2号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怎么破?忍住,别催!
孩子不写作业,在那没完没了地看电视。
于是你火冒三丈:"不要老是看电视!赶紧写作业,写完赶紧睡觉!"
孩子晚上总是磨磨蹭蹭不肯睡觉,早上临出门的时候总是慌里慌张。
于是你气急败坏:"我不是跟你说了吗?让你早点儿准备好!早点准备好!"
"快起床!快吃早饭!"
"快去洗澡!洗完澡赶紧睡觉!"
你是不是从来没有哪一天,不对孩子说:"快快快!"
等孩子睡着了,我们有时候会反省自己。"从明天开始,不再催促孩子做这个做那个",然而等到第二天一早,又变成了老样子……
你可能会说,孩子像算盘珠子似的,拨一下动一下,所以我才唠叨个不停。孩子要是自觉去做,我也不会催促了。
孩子们却是越催越慢,再催就炸,这是什么原因呢?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辅导员黄利老师表示,这实际上是个人自主权的问题。
"人是需要有自我掌控感的,如果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在掌控之内,就会很有安全感,有掌控感和一切井然有序能够给人带来新生力量,会感觉生活饱满而幸福。
而不确定性就是失控,'被动废'是因为那件事情不是由自己推动。就像你是汽车的主驾驶,但是副驾驶给你踩下了刹车,那辆车并非由自己操控,因此就会失去掌控感,丧失积极性。"
原来,不是孩子磨蹭没有时间观念,而是家长的方法错了。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呢?
每一个孩子都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所以他忙着关注所有没见过的或者是新奇的事物时,自然就觉得时间慢了,有时甚至是静止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2岁半到3岁左右,孩子才有了时间观念的模糊意识;到了6岁,大多数孩子任然不会认识表,对于具体时间有多长没有概念;7岁以后,才慢慢有了一点时间概念。
因此,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就要先给孩子时间,让他分清时间顺序,把控时间距离。
嫂子经常和5岁的小侄儿约定玩耍的时间。
"宝贝,再玩10分钟,咱们就不玩了。"
"好的,妈妈。"
约定时间到了,小侄儿嘴里虽然答应着,可手里的玩具却一点都没有放下的意思。
如果嫂子和他来硬的,他就撒泼打滚,哭闹不已。
有时候,孩子的拖延行为并不代表他贪玩,而是他们真的不能准确估算时间长短。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可一个小时究竟有多长,10分钟我们能做多少事?不少孩子真的没有概念。
闹钟可以让时间从抽象变为具体。我们在孩子玩耍的时间段内调好闹钟,然后在结束时用闹铃的方式提示孩子,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时间观念很好的方法。
不论是看电视玩玩具,还是看书写作业,我们都可以与孩子事先约定活动时间,并且当着孩子的面调好闹钟,告诉他闹铃响了就要停下,因为时间到了。
在约定好的时间段内,我们只需要做:忍住,别插嘴!忍住,别插手!让孩子成为这一时间段的真正管理者。
儿子刚读一年级的时候,做作业的画风是这样的:
"磨磨蹭蹭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文具盒花了5分钟,然后写2分钟作业,抠橡皮抠了5分钟;我在一旁敲桌子提醒后,他放下橡皮写了几个字,然后说要上厕所,接着又写了5分钟作业,说是渴了,要喝水,喝完水顺便吃了点零食,十几分钟便过去了。好不容易写完语文作业,拿出草稿本,又画起了植物大战僵尸……"
我每次都要用毕生的修为,才能控制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再来一轮睡前磨蹭的煎熬。
后来,我开始和儿子一起制作任务清单,每一天睡觉之前,引导儿子说出明天需要做的所有事情。
注意,当孩子刚始学列清单时,孩子想到什么就写下来什么,不要打断孩子,如果孩子遗忘了什么事情,我们可以用对话的形式提醒孩子是不是忘记什么事情没有安排。
当儿子把所有的事情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来以后,我便引导他将这些事情按照想做的事情和不得不做的事情分类。分好类以后,让孩子给事情排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判断力,让孩子学会把时间放在重要紧急的事情上。
清单列好后,我只负责提醒:告诉儿子"还有5分钟,我们就到写作业时间了"、"再有10分钟就要出门上学了"……
如果在作业时间内没有完成作业,我就会和儿子说,他在作业上拖延的时间,需要拿游戏时间来偿还,比如,作业延迟了10分钟完成,那么游戏时间就减少10分钟。
"快快快,该起床了,抓紧时间穿好衣服,然后去刷牙洗脸,吃早点!"
平时,我们总是习惯给孩子下达一连串的指令,然后,孩子经常就会顾此失彼。
这是因为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健全,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有待提升,很难消化太长太复杂的指令。
因此,我们在给孩子下达指令时要明确: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要做到什么程度,多长时间要完成,最好让孩子复述一遍以确认他是否准确接收到了指令。
比如叫孩子起床。
我们通常会这样发出错误指令:
"都几点了,还不起床,等下又该迟到了!""快点起来,你再不起来,就别怪我不客气啊!"
而正确的指令应该是:
"宝贝,现在已经七点了,该起床了,请你马上坐起来,然后用10分钟穿好衣服。"
一步步分解指令,而不是"连珠炮"般催"快一点,要迟到了"。
有了分解和分步骤的概念以后,下一步就是让孩子学会制定较长远的目标和计划。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比较长的假期来帮孩子培养这个能力,比如寒暑假。
在放假的前期,你要和孩子沟通这一个假期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目标,为这一个目标设定截止日期。利用长期计划让他懂得坚持和努力的力量,让他学会根据目标倒推计划,根据长远的目标来决定每天做什么。
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的时候要忙得多。
星期一到星期五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一大堆作业,星期六上午要补英语,下午要学钢琴,星期天要学画画……这么看来,家长不帮孩子管理时间,事情就做不完。
但是,始终都是家长帮孩子管理时间,日子一长,孩子没有自己管理时间的能力。
为了让孩子能够自己管理好时间,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掌握方式方法,一点一点地教会孩子如何管理时间。
首先,有一点家长要明白——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
从孩子3岁开始,我们就要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吃饭的时候光顾着玩,所以没有好好吃饭,就要接受饿肚子的后果;早上赖床,导致上学迟到,就要接受被老师批评的后果;作业拖拉,导到规定时间之内没有完成,就要接受被处罚的后果……
迟到也好,丢三落四也罢,那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什么事情家长都考虑在前面,都安排好了,这样对小孩子并不好。这等于剥夺了孩子成长学习的机会。必须让孩子明白"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去思考该怎么做。
只要让孩子切身感受到,由于自己不会管理时间会导到处什么后果,这样几次之后,就不需要家长反复地催促,孩子们也能自己把事情做好。
其次,要教会孩子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
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会整理自己的物品,能够有计划地安排时间,或是合理使用零花钱。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做示范,教会孩子应该怎么做。实际上就是制定一个"规范"。没有具体的规范,孩子不会明白该怎么做。有了规范之后,就可以让孩子按照规范去操作。
吃饭之前,告诉孩子:"我们说一下餐桌规矩,妈妈说一条,你重复一条,好的,记下了我们就按要求吃饭。只要你有一次随意离开餐桌,就视为你自动结束这顿饭,不允许再返回餐桌前。饭后没有零食,也没有水果,这顿饭,我们半小时结束。"
明确规则,提示后果会比大吼大叫的效果好很多。
当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我们需要事无巨细地为他们安排每分每秒;当孩子渐渐长大,我们便要放手让他们踏上属于自己的时间旅途。
(文章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