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22-27830790

手机:15822952422

邮箱:skyxinli@vip.163.com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吴家窑1号路2号

子女教育

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

发布于:2017-06-08 12:38:33 点击:2864次

 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维护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独特的心理过程。当个体遭到威胁而产生强烈焦虑时,往往于不知不觉之中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与与现实世界相矛盾的关系变换成相适应的关系。从而缓和情绪上的不安与痛苦。这种解决烦恼,减少内心的冲突和不安,保证心境安宁的方式,被称为自我防卫,又成为心理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本身,并非异常或病态心理,但是过分运用和运用不当,就会障碍个人对周围社会环境的适应,以至于导致心理变态。

  自我防御的反应方式有积极与消极两种作用。积极的作用是对偏激或攻击性行为有缓解作用,能暂时解除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保持和提高个人自尊,维护自我形象和自我利益。消极的作用是,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往往带有一种自我欺骗的性质。它只能起到使人逃避显示的消极作用,有时还会使实际问题复杂化,增加挫折和心理冲突的程度。

心理防御的形式有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常见几种。

一、    合理化作用(rationalization)

  合理化作用又称文饰作用,是指个体为了掩饰那些对自我不利的事情而找到一些理由为自己所作的辩护。它的作用是找一些有利的而在别人看来是不客观的理由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以掩饰自己的过失和失败,保持内心的安宁。

  合理化作用的方式包括三种情况:

  1、个人好恶。当个体行为违背了自己的愿望时,便以自己的好恶为理由来掩盖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维护个人自尊心的目的。所谓“酸葡萄心理”就是这种自我解嘲的方式。

  2、推诿。把自己的错误与过失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原因,或者推卸责任,以减轻自己内疚的一种适应方式。

  3、 实际需要。有时将个人不合理的所作所为,尽量解释为客观上的需要,目的在于使别人觉得自己有不得不的苦衷,这样既可获得别人的谅解,又可保持自己的自尊。

  4、 援例。既引用典故成例以佐证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以减轻自己因过失而出现的罪疚感。

 

二、    代替作用(repalcement)

  当个人行为不为社会所接受时,人们往往把行为转向其他对象,取而代之,这种现象叫代替作用。代替作用是一种扬长避短的自我防御机制。它包括升华和补偿两种方式。

  1、升华。既改变不被社会所允许和接纳的动机行为,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以便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这是一种最有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机制,它能弥补个体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自信,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

  2、补偿。是指个体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而感到不适时,力图以某种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消除不适感。例如高度近视者不能参加竞技运动,就在学问上下工夫;身躯残缺者,不能从事特殊职业,就发奋钻研技术。补偿在个体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它能减轻个体内心空虚苦闷,使心理和生理得以充实和具有活力。

 

三、压抑作用(repression)

  压抑作用是把不被社会所接纳的念头、内心冲动、情感等在尚未被觉察时压抑在潜意识层,或把痛苦的记忆,主动忘却排除在记忆之外,从而免受动机冲突、紧张、焦虑而形成心理压力。这些被压抑的内容并非消失,遇有机会仍会逸出。如触景生情,虽然不被意识,但往往能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再如梦境、记忆或言行上的一时失误,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压抑的动机和冲动。倘若内心蕴藏着被压抑的经验过多,超过意志的克制力和个体耐受性时,有可能发生心理失常、精神病、神经病、身心疾病等。总之,压抑是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凡是上述与社会相抵触的内心冲动,任其发展下去,都会为社会所不容,最后导致挫折,障碍个性的健康发展。而那些通过压抑所获得的暂时的安全感,并不能彻底解除个体内心的焦虑,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四、 否认作用(denial)

  这是一种无意识、较简单而原始的防卫机制。否认不是把痛苦事件有目的的忘掉,而是把已发生的不愉快的时间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和痛苦。如亲人突然死亡,自己患了绝症,事业一败涂地等,根本不信会发生类似情况,这种防卫心理是最低级最原始的一种形式,掩耳盗铃,眼不见为净都是否认的形式。否认可以缓冲突然来临的打击,不至于过分震惊和悲痛,避免精神崩溃,维持一时的心理平衡,使心理上有所准备以接受痛苦的现实。

五、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一般说来个人行为的方向与其动机是一致的。但在自我防御时,外在行为与内在行为在方向上正好相反。过分炫耀自己的优点,可能是严重的自卑所致;过分的逢迎和谄媚者,可能是怀有敌意或某种企图。

六、    投射作用(projection)

  投射作用是把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识、欲念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在无意识中减轻自己的内疚、压力、焦虑和不安。如待人尖刻刁钻的人,往往觉得别人不怀好意;想占公家便宜的人往往也觉得别人都在占公家便宜。习惯与以投射来维持自己内心平衡的人,虽然获得了表面的安宁,但往往会影响对自己的真正了解,也会影响对别人的交往。

  投射作用还表现在由外及内的摄入形式,将他人的特征转移到自己身上,以达到相抗衡或据为己有的目的,这是一种内向投射。

七、抵消作用(undoing)

  指个体以象征性的活动或事物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以补救心理上产生的紧张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