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22-27830790

手机:15822952422

邮箱:skyxinli@vip.163.com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吴家窑1号路2号

心灵之旅

告别拖延症,只需这4个方法

发布于:2019-08-16 16:18:57 点击:次

当一件事情需要做的时候,我会习惯性拖延,直到离这件事情必须完成的时间点只差几个小时,我才能逼迫自己坐下来,打开电脑。


打开电脑之后,依然无法直接进入工作状态,会开始刷微博刷豆瓣打开网易云音乐听几首歌,觉得口渴再起身去倒杯水,有时候甚至觉得全身紧绷,考虑去冲个热水澡好唤醒灵感。


就是这样,一拖再拖,内心的焦虑值都快爆表了,还是没办法下定决心去干这个事情,越是重要,越没办法开始,我自己清楚知道这绝不是追求完美,就是任何事情都要拖延,习惯性的拖延。


01

“拖延症”是什么?


根据我查看百科资料,翻阅相关书籍,观看心理解析类的视频节目,总结起来,我觉得拖延症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


拖延症,是将一件事情一拖再拖,明知道很重要,必须要做,但就是行动不起来,整个拖延的过程中,伴随的是焦虑感,负罪感,甚至是自我否定,这样的状况才叫做拖延症。


如果只是单纯的不想去做,思想和心理并没有任何负担,不叫拖延症,叫懒。


比如我7月读完一本书,觉得槽点太多,各种对这本书的推荐简直莫名其妙,愤而想写一篇书评吐槽此书,然而一直拖延到现在,之后一直惦记着这个书评没写,随着时间过去,后面又看了别的书,内心里的焦虑一直环绕。


再比如我几年前第一次看到小说《微不足道的生活》的时候就被深深吸引,后来看小说改编的美剧《奥丽芙·基特里奇》,更是对全剧痴迷,那种引领你思考人生思考人性,以及长长的一生走到头回首看时的五味杂陈,简直奇妙。想写书评,想写剧评,然而几年后的今天,依然一个字都没有。


02

“拖延症”带来的两个结果


我想,拖延症带来的结果无非两种。


一种是拖到后来,不去做了。


一件事情拖来拖去,已经丧失了当初做这件事的激情和灵感,拖延过程中所带来的焦虑感和负罪感又让自己觉得不舒适,于是干脆算了,想想不做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维持原状,一瞬间焦虑感和负罪感统统消失了,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舒适区,生活一片美好。


就像我去年几乎每周都在微信公众号上预约高晓松的“杂书馆”,然后每个周末都躺在床上做思想斗争,真的好累要不要起床,起床的话要不要洗头,两个小时的地铁加公交要不要那么折腾,斗争着斗争着已经到了中午,想想往返时间那么长,真正坐到杂书馆看书的时间其实很短,所以这次就算了下次吧,一旦选择放弃,心里的焦虑感一扫而空,于是整个下午便在刷微博刷豆瓣刷剧中舒适而又无聊的过去了。


另外一种是拖延到最后一刻,“高效完成”。


一件事情拖来拖去,必须要做,于是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的几个小时终于强迫自己坐下来,高效完成。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会很享受deadline之后的成就感,放佛自己效率很高的样子,很短时间内的成果看起来也还不错,但其实这样是非常不可取的。当这样的情况形成习惯,很可能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不会让一切看起来更好,只会让拖延症越来越糟。


比如一篇必须要写的文章,其实我很早就知道这篇文章必须要写,并且时间越来越少,期限越来越近,但就是不能开始,直到最后几个小时打开电脑,短时间调动大脑细胞飞速运转疯狂写完,成品看起来也还不错。


貌似高效,但拖延过程中的各种焦虑和时间紧迫感却也是要命的,为什么就不能提前开始提前完成呢?


可笑的是,就连杀死拖延症这个事情本身也在一天天拖延,就像人们说减肥总是从明天开始。


03

拒绝“拖延症”,一百本书有一百种方法,都不适合我


在杀死拖延症这件事情上,我是异常认真的。


从各个渠道的推荐里看了一堆关于治疗拖延症的书,总的来说,在列举拖延症给人类带来的坏处时,分析拖延症人群的心理时,每本书都说的头头是道,但到了治疗拖延症的方法时,要么要你自律要么草草了事,如果我们能够自律,怎么还会有拖延症呢?


比较有名的几本书是这样说的:


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教你不荒废每一分钟的学习,不浪费每一个机会的上进,更像是用劲猛烈的成功学心灵鸡汤,然而事实是如果我能够抓紧每分每秒的时间学习技能,为了成功而拼命,就不可能在这讨论杀死拖延症了。


瑞典人诺特伯格的《番茄工作法》教人工作25分钟休息一次,工作的25分钟里集中所有精力完成当前事情,如果我能够做到如此严谨的规范自己的工作和休息,还何谈拖延症呢?


美国的两个心理学专家出了一本《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书里大量篇幅讲述拖延症让你远离成功和当你拖延时你的心里和大脑在发生些什么,还给出了战胜拖延症的建议,这些建议不是让你主动改变自己的思考习惯就是让你立即马上去做一些事情,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给自己做一些心理建设和主动立即开始去做一些事情,那我们就不是拖延症人群了。


作为一个深度拖延症患者,真的是连吃饭睡觉上厕所都要拖延的人,上述著作中的方法真的只能说,你说的都有道理,但臣妾做不到啊


04

杀死“拖延症”,我的四个方法 行之有效


阅读了各种对抗拖延症的书籍,刷了各种治疗拖延症的文章,在我与拖延症对抗的时间里,充分发挥我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特点,想了这几种对我有效的方法(适用于所有拖延症患者和懒人):


1、创造性事情进行拆分,机械式逐一完成


稍一注意,我们就会发现,拖延症发生最多的就是在一些创造性的事情上,也就是从零到一,从无到有,比如写文章,画画等。


导致拖延症的就是在白纸上写下的第一个字,或者画下的第一笔,我们往往有或多或少的完美主义情节,希望这次做的事情是超水平发挥,所以,对这个开始才会有莫名的恐惧感,那怎么才能迎着恐惧感开始写下第一字呢?


我的答案就是将创造性事情进行拆分,然后机械式逐一完成,在做每一个细小的部分时,专注当前。


比如我写一篇文章,觉得无从下手,思路混乱,那就先放下混乱的思路,在电脑上敲下自己想要表达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梳理思路列出提纲,根据提纲的不同主题快速填入内容,这一遍类似打草稿,最后整理思绪,对文章全篇进行修改和润色。


这样,写一篇文章就显得容易多了,坚持多次,效率提高的同时,质量也会上升。


2、拖延这件事情的时候干那件事情


通常情况下,拖延的时间里都被用来刷网页刷微博听音乐了,时间白白浪费,与其这样,不如在拖延的时候选择另外一件事情来做。


比如你现在有A这件事必须要做,但你又没办法直接开始做,那就选择BCD任意一件事情先做着。


打开电脑写文章的时候,无法开始,那就整理整理桌面文件啊,或者思考一下文章里需要什么配图,这个时间刚好可以找找图片,或者拿起一本一直想看的书看几页,总之这件事情没有做,做了别的事情,时间也没有浪费。


3、提前了解,思考在前


虽然作为一个拖延症患者,任何事情都要到拖无可拖的地步才能跳起来去完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早早的去了解我们要做的事情。


在知道要做这件事的第一时间就去仔细了解一下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工具等,之后的时间尽可以不去管他,但其实这个事情已经在你心里慢慢生长了,不知不觉间其实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路或者想法,只待最后一刻将之实践或完成。


比如我想写一篇对抗拖延症的文章,显然这篇文章也拖延了很久,拖延的过程中我没有刻意去准备什么,但因为有这个想法在我心里,我在看书或者刷文章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想到这个事情,每一个碎片式知识点都在冥冥当中支撑我写完了这篇文章。


4、给出承诺,制造外在动力


当你给出承诺肯定是有对象的,这样就把一个人的事情变成两个人甚至一群人的事情了,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维持自己在外人面前的虚荣心,我们往往会有动力去高效完成一件事情。


比如很多人想坚持跑步,但惰性作祟,于是在微信群里立下承诺,明天一定跑够5公里,否则发一百块钱红包,在这个外在动力的驱使下,往往能够完成自己预设的目标。


再比如我自己冬天时候下巴长痘痘严重,一直说周末去医院看一下,结果每个周末都懒得起床懒得出门,直到我在微信群里说第二天我一定去医院,不去的话给大家发一百块钱红包,于是在这个动力驱使下,我第二天如约在微信群里晒出了我的医院诊断单据。


所以,惰性谁都有,如果内在驱动力不足,那就来点外在动力,迫使你前行。


(文章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