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22-27830790
手机:15822952422
邮箱:skyxinli@vip.163.com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吴家窑1号路2号
在人际关系中体验自己本来的样子——欧文·亚隆 | 团体成长小组
我提到人际关系,你们能想到和谁的关系?
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一群人的多人关系,至少得有两个人发生的关系才会有人际关系
而我有另外一个维度的思考:在我看来一个人其实也有人际关系
前者,是人与人的真实互动、反馈和交流,是一种外部现实发生的关系;而后者是与自己的关系即内在关系。例如:夜深的时候,我们和自己一个人安静的呆着的时候内心会有一些声音与自己交流,也许也会有2个声音好像在对话,这种深度思考和自我交流的方式,其实也是一种关系的发生
所以我觉得啊,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
我们每天都与人、与事、与物,与世界万物发生关系。一但断开了关系的线索,自己又是谁呢?现在看起来这确实是一个蛮哲学层面的问题
1)人际中体现了早期的养育环境
其实早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成为我们成为自己的动力了
温尼科特说过:从来都没有单独的婴儿这回子事
对于一个婴儿来说,确认自己直接的参照方式就是:这个环境安全么?照顾我的这个人爱我么?是早期照顾我们的那个、让我们最早产生依赖的人对待婴儿的方式,让婴儿有了对自己最初的确认
团体中稳定的设置就象征着“环境母亲”的角色——恒定的温度、不变的房间布置、不变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便构成了这样的环境容器
团体中的带领者:则象征着“养育者”的角色。所以,养育者的稳定、中立、不带有评价的姿态就成为协助婴儿发展自我、巩固自体的背景和技术
稳定的环境和养育者稳定的状态将成为宝宝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人际中体现了早期的依恋关系
一群人,这是一个多元关系的互动场所。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大胆的把最真实的自己放在团体里。我想刚刚进入团体的人,一定对团体充满了好奇、渴望和恐惧吧?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身处在有爸爸妈妈环境中的宝宝,因为他太渴望被这个打环境接纳了,但起初这个宝宝还没能发展中自我更不要说是保护自己的方法了(防御机制)。起初,在那个这个世界都是在自己一手创造的全能幻想中,宝宝通常会完全的将自己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那个时而可爱无比;时而满是粪便糟糕透顶的自己。
这种早年形成的与主要养育者的关系叫做依恋关系,这将成为人格中非常重要的底色且稳定存在
如果在这个时刻能很好的被养育者全然的接纳和识别出自己的多么的无助,并且能抱持中这个糟糕的自己。发展的列车便可以顺利的驶向下一个车站。反之,如果有一方或者就连主要的养育者都无法很快的识别甚至是无视的时候,这个宝宝便会重新退回到发展更早期的位置,一旦固着在那里(未能找到发展的方法)便成为一个无法长大的孩子——一个背着大人的壳的孩子(发展挫败的宝宝将独自留在原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人的外部躯体和年龄成长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他们可不会因为内在部分还没有长大而放弃成长)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时常会感觉有的人实际年龄都30多岁了,但是与人相处时却像个小孩子。
而这个早期的依恋模式影响到我们的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深远……而这一切都会在人际关系中充分的表现出来。
人际中的冲突和亲密都来自于原始的投射。所以,带领者会在小组中推动组员之间的互动发生,我们共同在小组中通过互动去体验。与日常的互动不同的是,这些互动都将成为此时此地真实的呈现。此刻!就让我们在这里去细细的咀嚼、去反思。而在生活中,这些宝贵的呈现可能就像是被大海沁过的沙滩,即使海浪一遍一遍的冲刷,但什么都不会留下
3)人际中的冲突往往就来自于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起初宝宝是通过自己的全能幻想成为自己的;接着通过养育者温柔的目光、温暖的怀抱、充沛的乳汁、甜蜜微笑的回应和一次一次的呼唤自己的姓名,成为自己;在那之后,通过在好妈妈和坏妈妈之间的分辨再到整合,成为自己;然后在激烈的、包裹着恨意的爱的外投中,成为自己;然后,走入“社会”在小伙伴的互动中、在老师的评价里成为自己;之后,在朋友的赞许和认同中,成为自己、在家人的支持和认可中成为自己、在自己孩子的眼中成为自己;最后,在自己的回望中成为自己……
你看,就像是一个圆,从我开始到我结束,最终穷尽一生来缩短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在团体中可以通过大家的反馈和互动将这个时间缩短,这些模式发生过就必然会留下痕迹,也许在无意识中它们只是在那里,但在彼此的信息接收的过程中,这些无意识将成为可以言说的可能。在表达和意识的形成的过程中,一遍又一遍的确认、区别真实与幻想
有人说,咨询是在做白日梦
4)在人际关系中成为自己
既然,我们生来就在关系里,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再一次使用关系帮助自己呢?一生的时间好短暂,为什么要在暮年的时候才能感悟和理解这些人生哲学?
是的,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团体以及团体中所有发生的互动展示自己的关系模式、可以通过按住暂停键,让自己在模式和冲突中去反思、去回想、去理解、去表达、去哭泣、去告别、去哀悼……去做一些自己从未做过的尝试、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去体验过程中的自己
团体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带领者都是自己的镜子,即便有些镜子背后本来也带着一些颜色和缺失,但至少这些所有的真实会给自己机会看到那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面向,也许将这一片片都整合到一起的时候,那便是一个接近于完整的自己的时刻
团体,不只是镜子。这里是一同构建的关系网络,我们一起体验在这里的每一个情节和过程,它在被唤起的类似的感受里、在彼此的看见里、在努力的给予中、在冲突和矛盾出现后的深处的相遇里……在这些无穷无尽的体验中。在这个共同编制的网络中,我们一起去慢慢调试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慢慢去品尝和回味生活的欢乐和苦涩。
回看过去从来不是我们的重点,只因为它是我们来时的路、是我们背后的底色、是用来理解彼此的缝隙。重要的时,此刻在团里的你和我是否彼此相遇
团体中,没有谁是真正的全知者、也没有谁是真正的智者,那些为之动容的瞬间将是我们共同的创造
5)为什么采用团体的方式
l 实证研究:
斯坦福大学开展了一个学期的体验性团体,其中有170人完成了30小时的团体体验。其中:愉快的为65%、有建设性的78%、是一个好的学习体验61%,其中有75%的改变至少维持了6个月。并且超过90%的人认为应该成为常规的选修课程——引用《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
l 价格低廉:
与同类型的个人咨询比较,咨询效果基本一致。但每个小节的咨询费用要低很多
l 关系的呈现:
个人咨询是二元关系(两个人关系)之间的工作
团体咨询则是多人关系的工作过程,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将可能成为彼此的支持
l 改变的即刻发生:
团体中的改变是发生在互动中的,更像是即可做了行为上的修正(行为模仿和人际学习),随之而来的是认知的改变,和潜意识中部分情感的唤醒……这些显著的发生是即可的、此时此地的
l 长程团体的获得
参加长程团体有助于组员形成新的思考模式,心智化水平得以提升。
这样的一次体验即将开启,我们在这里一起来讨论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
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乘风破浪?
主题:欧文亚隆人际互动团体
时间:2月22日起 每周日晚19:00—20:30,共20次,节假日顺延。
地点:天津市和平区吴家窑一号路2号 哈佛妈妈
人数:6-9人
费用:
单人价:3500元/人,入组访谈500元+小组费用3000元/人
早鸟价:2800元/人,入组访谈400元+小组费用2400元/人
形式:采用欧文·亚隆团体模式,人际关系取向+存在主义因子。地面、封闭式、无结构团体。
每期20次后开放补充成员,并和下一期招募连续起来,成为缓慢开放长程团体,发展稳定而有深度的关系。
收获:
1.培养觉察能力
2.训练有效沟通
3.探索人际关系模式
4.处理内在冲突困扰
5.体验陪伴、支持和见证的力量
6.共同面对存在议题——死亡、孤独、自由、意义
7.深度的个人成长
8.体验时长认证证书,业内认可。
招募对象:
1.年龄在18-60岁之间,男女不限,想进一步认识自己,有自我探索和成长愿望,希望改善人际关系,能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及对其他组员的感受,愿意触碰内心深处的情感,可以反思自己、关注他人。能够投入团体互动。
2.团体进程中,有时候会激活一些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不适合严重人格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如果申请者正在进行个体心理咨询或精神科门诊治疗,请在提交入组申请前,征求个体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医生的意见。
3.为保证组员安全私密的体验,关系亲密熟络的双方不适合加入同一团体。如伴侣、家人、好友、同事、客户等。如果组员和带领者有生活中的交集,同样不适宜加入小组。以避免双重关系给团体动力带来的干扰。
4.保证时间支配,准时参加小组。
5.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和小组设置。
入组须知:
1.报名时,需要交付入组访谈费500元,小组费用3000元,共3500元/人。
2.入组前,每位组员需要与带领者进行一次60分钟入组访谈,访谈顺序将按照报名缴费顺序安排。如果经过访谈后评估不适合入组者,则退还小组费用3000元。(无论是否入组,访谈费不退还。)
入组访谈主要是评估组员是否适合这个团体,主要了解组员的成长经历、现实困惑和人际互动模式等。
帮助组员澄清入组目标,帮助组员了解在团体里自己该如何工作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挑战等等。
以便组员能更好的运用团体来帮助自己内在的成长,更有成效的在小组内工作。
3.为保证成长动力,须尽可能全程参与,除非小组因不可抗力中断,中途缺席、退出一律恕不退费。
如因个人原因不参加,需要在团体开始前一周联系助理,否则概不退费。
4、小组为疫情稳定期间为地面形式,如有突发疫情小组形式经由小组共同商议后决定
报名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15822958149
添加微信,即刻报名。